设计不是勤能补拙——专访设计师孙华锋

豫见·中原设计力量2016-01-12 15:01:57

“每一次设计创作都是一次全身心细胞燃烧和灵感升腾的过程,燃烧的是活力和能量,升腾的是对生命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感动,只要来自生命本质的气质都应该是鲜活而富于生命力的。”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孙华锋

个人履历

中国室内设计学会(CIID)副会长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

亚太酒店设计协会(APHDA)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十五(河南)专业委员会主任

河南鼎合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河南省中青年专家组专家

郑州轻工业学院硕士生导师

主要荣誉

2014年获第十二届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年度杰出设计师

2014年获“中国建筑设计奖”

2014年获十七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餐饮工程类银奖”

2014年获金堂奖“年度十佳餐饮空间设计”

2014年获金堂奖“年度优秀餐饮空间设计”

2014年获金堂奖“年度优秀酒店空间设计”

设计是自然顿悟

“设计是通过不断人生体验而得到的一种自然顿悟,它不是勤能补拙的必然结果”孙华锋一直这样认为。

十几年的室内设计生涯中,他最大的收获不在于技巧的精炼,不在于经验的丰富,而在于对室内设计艺术的透彻领会。

它几乎无法用言语来诠释,像是脑海中闪过的奇思灵光,像是笔尖下划过的秒想创意,但每每将这一起赋予现实后,他都可以发自内心的感受到自己作品之中所蕴含的生命朝气。

设计不能忘了根本

孙华锋一直是设计圈内有名的“意见人士”,他发现行业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他曾经撰文批评整个中国设计界,被媒体朋友称为“毒舌”。

他说,这些年来,“钱途”看好,各大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激增,学生铺天盖地,良莠不齐,不可避免地导致僧多粥少,大家都来冲击市场,抢食的时候就容易失去底线。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让孙华锋觉的很可悲,需要痛批——很多设计师到45岁以后就不大会亲自做设计了,而是当总工、搞社交,公司的项目顶多过一眼。他说,老外是45岁以后觉得真正的设计生涯才开始,贝聿铭90岁还亲自跑到工地,而我们45岁就成老朽了,这很可怕!正是精力最旺盛、能量爆发的时候,你躲到一边去了,每一茬都是青黄不接的年轻人冲在前面,这样怎么能出大师呢?

孙华锋强调,作为设计师,决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靠设计说话、靠设计生存、靠设计影响社会,设计的本职工作还是不应该丢。

把握细节,诠释人心之向往

“设计于设计师来说或是生存的工具,或是消遣的爱好,或是融入到骨子里的热爱,一辈子的事业,我想我应该是属于后者。每每看到很好的建筑空间里被粉饰的一塌糊涂,便忍不住想骂娘。设计更需要一份责任心,因为它不单单是你的工作,而是会更加影响到社会及每个人。”

他说,设计是他一辈子的爱好,他要坚守自己所喜爱的。把设计做好,还要做到全世界真正让人竖起大拇指的设计师。同时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空间设计本身所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也许有人对孙华锋对于空间的细节刻画处理近乎苛责的态度有所不解,但对于将设计视为生命般重要的他而言,对于每一处细节的把握不过是其诠释了人们内心真正向往之所在。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希望人们能够通过捕捉建筑内部的光线变化和感受移步异景的写意空间,来逐渐感受到空间所传递出的那份灵动气质,甚至有一种美妙旋律在其中的感觉,而这时候身处其中的人的心境也同样是一种最为放松、闲适的状态。

大处气韵生花,细处毫发转情。在他的设计风格中。既为空间留有一定的余地,同时也在点睛之笔的构思上实现设计思想的升华,让整个空间有一种灵气和神韵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