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永远都不是一件省心、容易的事情。以前大多是传统的装修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装修也正在悄然壮大。
有人曾说:全包,省心在前头,烦心在后头,半包,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清包,费心在前头,放心在后头。当然,这是形容传统装修的各种问题。而目前互联网装修模式的家装公司则以全包为主,完成硬装部分,然后延伸至软装、家具和家电。
“互联网装修模式引发了家装行业价格战,同时也搅乱了整个市场,甚至有些企业跟风推出类似的低价套餐,整个行业似乎回到十年前推崇低价快装的年代,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这是某传统装修的看法。其实,推出低价套餐基本都是传统装修公司,或者打着互联网装修旗号的传统家装公司。
那么,打着互联网装修的旗号的传统全包到底是哪一路的货色?互联网装修到底有没有解决用户的装修痛点,及面临的真正问题?
传统装修的“全包”何以惹人厌
由于传统装修公司充当中介角色,对设计、施工和材料都缺乏有效整合能力,只能是靠低价吸引用户,仅凭着高成本获取用户信息——销售型设计师搞定用户——施工猫腻不断——90天反反复复终于搞定的流程,完成了工程,但是用户体验却很差,最终招致吐槽,甚至找媒体曝光,闹掰等。
A.打低价,又要搞得复杂些,最好让用户不好比价,又觉得性价比高,就打出了类似于“90平米家装28800元全包,拎包入住,还送万元家电”。往往这些业主都是想贪便宜的人。
B.进行小区扫楼,人海战术发传单,传统媒体打广告,买业主电话信息,再投放百度竞价等等,高额的成本获取用户。
C.业务员,也就是设计师搞定上门用户,优先推销高回扣材料,才不管你的需求,会用各种理由说服你。另外他们会说XXX元的设计费也免了,连吊顶和电视墙都不含,哪里需要什么设计?严格来说,这也不是设计。
D.施工猫腻,套餐里常见伎俩是漏防水、漏回填、漏铲墙(有的房子不需要)、不含吊顶和造型及漏找平……最后一块收益就是水电施工,说是实测适量,往往通过功能或布局改造水电后,1万以上的水电工程能拿走5000元利润。
E.材料水分很大,用的都是最差的,就算是名牌也是特价打折款的低端产品。
总之,传统家装公司的套餐模式就是一种病态的模式,装修完成后,才会发现,不仅材料质量差,味道大,装修模式更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言,这样的家,是你想要的吗?
“套餐模式”解决了用户痛点?
有人说施工包揽才有前途,主材得让用户选,自由搭配才有自己想要的风格。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首先,硬装本身没有太多个性化。此前的文章《互联网装修大战背后:个性化设计是个伪概念》,直言硬装个性化可以忽略不计,顶多电视背景墙、吊顶多给几个选择,不会影响后面的软装搭配。另外家装公司的“设计师”都是业务员,以打单和拿材料回扣为收入点,也不具备设计能力和服务意识。
其次,用户不懂装修,只会被下套。对大部分用户来说装修都是陌生消费,需求不清,不知道怎么去装修;而家装产品消费又是家庭消费里面最复杂的产品,用户不知道找谁放心,一头雾水,东奔西走,最后还是被谈单设计师和施工的各种猫腻所坑。那自己动手吧,半包或青包,往往即贵又丑,钱没少花,装出的效果很丑。
既然不专业,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参与呢?这都是传统装修各种猫腻陷阱给吓出来的“自我免疫”,你既然那么不靠谱,那我就盯着你来弄,看你还能耍什么花招?这么一想挺自信的,诶,还是被坑了!
再次,不要将伪需求看成是真实需求。其实,用户的装修需求很简单,就是想要一个完整的、高性价比的、所见即所得的、装好的家,而不是选材料,挑花色,跑工地,这些不是真实需求,只是用户不放心,不信任的真实反映罢了!这么来看,互联网装修的全包是符合用户需求的,而不是施工包。
最后,从长远来看,家装行业效率太低,提升效率是趋势。传统家装的装修周期是90天,而互联网装修多是45天为主,提高了施工效率,以蘑菇装修为例,不仅施工周期比传统装修缩短一半,而且接单数量比传统装修多一倍,从而增加了工人收入,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恶意增项。
“套餐模式”在打“价格战”?
有人批判这些互联网家装公司一出来就打价格战,这点太过于绝对,看问题不要看表象,觉得价格低就是打价格战,主要是由于这个行业太传统、太重,只能说传统装修的顽疾多得让人惊叹。
第一,都有毛利,拼的是运营。“价格战”一般是指企业之间通过竞相降低商品的市场价格展开的一种商业竞争行为,其主要内部动力有市场拉动、成本推动和技术推动,目的是打压竞争对手、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消化库存等,如2011年的京东当当价格战。而互联网家装公司并没有打价格战,只是根据自己的运营、供应链及工程管控的能力圈定了适合自己的毛利率,并没有赔本赚吆喝。
第二,低价格是模式导致的。传统装修的增项漏项的结果就是价格高,附加值低,互联网装修起来时是针对传统的装修痛点来打,去中介化、透明后,价格必然低,性价比自然会高。顺便提一下,传统家装与互联网装修的区别主要是三点:一是,获取用户的方式和成本差异,二是材料和施工的去中介化,三是是否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方式改造装修,并重视用户体验。
第三,硬装难以溢价。这些新公司们的品牌还不具有溢价能力,重要的是在硬装上难以溢价,施工是透明的,F2C的供应链在没有大规模的出货量下,价格谈判的差距不会拉开太多,之后主要靠软装强化设计元素、个性化需求、家具销售及智能家居溢价,提高收益。
这些才是“套餐模式”的问题
很多人在批判互联网装修的套餐模式,其实都没有抓到其本质,有没有问题,肯定有,下面就可以看一看。
问题一,产品同质化严重,靠营销概念突围。大家都与国内一线主材合作,产品形式雷同度高,“无增项”、“顶级供应商”、“环保材料”等大同小异,施工也差不多,能看到的更多是营销上的差异,就看谁在供应链管理、施工管控和市场运营方面更强了。
问题二,中低端用户形成的品牌印记导致延伸困难。现有套餐模式的用户大多是中端,在一线城市甚至可能都是低端用户,这样形成的品牌感知对以后的产品延伸,如设计、软装、智能家居等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他会觉得你就是做基础硬装套餐的,能设计出好的效果图吗?软装能落地实现吗?智能家居那么高大上也能搞?等等一系列疑问。
问题三,价值链太短,盈利待考验。前面也说了,靠“基础施工+主材”的全包模式只能作为流量入口产品,又是低频消费,无法成为利润型产品。施工透明没利润,材料整合力不强,就难以拿到低价等,只能靠软装、家具及智能家居等获取高毛利了。但产品的延伸,势必需要品牌形象的支撑,但中低端的产品形象认知,会让延伸有些尴尬。
不难看出,互联网装修模式的全包是有用户需求基础的,但要不断迭代,从现有的硬装,得打造融合软装、家具、智能家居等构成的完整的家,延长价值链,提高营收。过程中,要解决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找到竞争的差异化优势。
不管是互联网装修模式怎么被黑,但只要用户真正受益,就有市场,即使有问题,就进行调整,实在解决不了,那只是你暂时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不代表这个模式走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