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茶会丨第一辑:茶器之美

最新资讯2018-09-17 18:06:48

1537178930474769.jpg

题记:

茶之美在于神,茶器之美在于形。

爱茶器,因了茶之始。茶器之美,不仅美在其形,更在其名西施、石瓢、美人肩……听其名,便向往

待观其形,珠圆玉润,丰肩饱满,细胛骨感,沉鱼西施,落雁贵妃东方美学,把一壶一杯一盏演绎出万般风情……把玩在提壶水注紫砂之间,流连在掀盖闻香品茗在之,便觉得世事空无,羽化云间。

2018年911日(戊戌狗年辛酉月丙午日)日艳阳,凉风习习,檀香微醺,品茶谈器,相约东方美学·茶会第一辑——茶器之美。

2.JPG

本次活动由刘非担当话题主持人。

刘非老师的开场白别开生面:盛世出美学和哲学。而我们现在做的关于东方美学的主题茶会,正是因为中国现阶段是盛世,我们的经济,我们的文化,又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

空间设计行业正是传播美的行业,空间设计师,是把美学具体实施的人群。而美,无处不在。比如说美男,是存在的。那么我们不妨先从这个小话题展开,就先从美男这个小部分来说起。

3.JPG

接着刘非老师用PPT展示了他认为的东方美学和现代之美的关系,并借助PPT和大家谈论了古人喝茶的场景,以及茶文化的知识。

耿化清老师谈了自己对茶文化和茶器的认知:

茶从最初的煮茶到点茶到盖碗茶,再到现在大家喜爱的功夫泡,不可否认的是茶与茶器一起互动,承载了很多人的故事和情感。

4.JPG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茶器是偏向素,雅的。包括红木家具和中式元素等,我最喜欢的是在宋代的理学框架之下所延续的一种收敛,又飘逸的美。

郑淞老师认为茶和设计师相通的:

中国的《茶经》是陆羽写的,而中国的茶器我认为做的最好的应该是在宋代。宋徽宗时期,制造茶器的汝瓷,讲究的是表现自然之美,“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5.JPG

宋代的盏也非常出名。相传宋徽宗夜晚观察星空时,觉得非常美,就对蔡京说如果盏能做的像星空一样美,就非常好了。蔡京便命人耗费了很多财力和物力制造出建盏。

世界上做的好的建盏一共就三个,一个在英国还有两个在日本。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星空一样,其实并不是单独看这个盏,而是在这个盏中注入茶。

6.jpg

我觉得茶其实是与设计相通的,它不单单是艺术还要与生活相通。我们在做灯光和茶具设计时,它就要即能用还能看。就像团扇,过去的扇子是有扇坠的。它既能乘凉又非常的有美感。现在的扇子就失去了这个功能。

7.JPG

宋徽宗时期的茶器我认为是中国茶器的顶峰,后来传到日本。现在台湾和日本的茶器做得非常漂亮。台湾的黑陶和日本的建盏,都将这些传统艺术发展的很好。

王磊也谈了自己的见解:

建盏在国际上为什么叫天目盏呢?

建盏目前之所以在中国那么热门和近来中国文化的再次兴起有着很大的关系。宋朝较多使用的茶器也是建盏,宋茶是乳白(浅色)色的,只有放到深色的茶器里才能展现出茶汤的美感和食欲天目多数是国际上对景德镇、台湾、日本等地烧制的的总称,在国内只有建阳出产的才叫“建”,目前在国际上“天目”几乎被当成了“所有”的总称。

8.jpg

建盏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胎厚,它保温,使茶的香气持久。建盏之所以在宋朝风行主要也是因为它实用

今天我们喝茶的时候也会用盏,但是主要是因为茶器本身的喜欢,以我们现在的喝茶方式用盏是很难观察出汤色的。洪武老师设计的很多茶器都是纯白色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呈现出茶本身的颜色。

9.JPG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很难得的一个文化美学盛行的时代,宋徽宗将中式美学推到了一个高度。现在很多中式家具中出现的名字“太师”等都是在宋代定型命名的。

太师椅的名字就是出自一个关于秦桧的传说。传说当年秦桧坐在一个椅子上乘凉小睡时,无意中头巾掉了,吴渊看到后便将头巾捡起帮秦桧带上,之后命人打造了四十余把带托首的椅子,可以坐在上面小睡,不至于头部下垂。因当时秦桧已官至宰相,便将这种椅子命名为太师椅。古代很多经典的物件最初都是为了实用,后来才将美观与实用更好的结合起来。

10.JPG

很多做中式的设计师在设计理念里面会写上以人为本。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中其实以人文精神为美”的。西方家具才是以人为本,沙发靠包等都是为了让人舒服。而中式家具里,比如皇上的龙椅实际上就是一张床,四面都不能靠,还没有正常的椅子舒服。但因为他是皇帝,他是至高无上的。中国人待客的最高标准不是坐到椅子上,而是坐到床上,罗汉床上摆上一套茶具就是最高的待客标准。

现在新中式的设计中,我们应该做的是以人文精神为本,其次再追求以人为本,追求舒,这样才能达到中国美学一定的

李洪武老师从自己的经历谈起:

我是05年开始接触紫砂壶的,一开始只是收藏,后来想到我们就是做设计的,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去做。当时就找了老师系统的学习了做紫砂壶。以前是收藏紫砂壶,现在是收藏泥料,黄龙山原矿紫砂。

       茶是要喝的,只有我们真正的体验品茶的生活场景,理解它的生活方式我们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茶器之美妙。

11.JPG

唐代喝茶是研磨之后煮茶,还要放盐。宋代喝茶是将茶研磨成粉之后点茶,打汤花,最后呈现的是乳白色,怎么将乳白色的茶体现的很美呢?宋徽宗发现用黑中带青色的茶器能够很好的展现出茶汤之美,所以喝茶就应该懂茶。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描述了很多喝茶的场景,其中最经典的一处是41回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贾母来到妙玉处品茶时,妙玉招待每个人用到的茶器都是不一样的,妙玉使用的茶具,皆非俗品;茶具上所写“王恺”,乃东晋之大富豪,此举实在是在暗示着妙玉家境的富贵;而所写“苏东坡”之语,也在暗示妙玉家的文化气质;妙玉的茶具,其实都是无价珍宝,远在贾府之上,对于出家的妙玉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可以想象,那妙玉的家应该是何等富贵?茶器何等的讲究。

用的两种水也是隔年蠲的雨水和梅花上的雪。从中体现喝茶追求的极致。

12.JPG

人们常说水是茶之母,那茶器一定是茶的父亲。

红楼梦喝茶的场景让我们思考,今天我们三五知己约茶,抒发的不再是公子小姐们的多愁善感,而是谈文化,不再庸俗,不再附庸风雅,谈理想,不再颓废;谈爱情,不再畸零。谈设计不再是形式,造型。而是人文精神思想的设计,打造人文精神健康家园是我们设计师需要的思考的问题。

之前人们将泡茶的水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天上水,第二种是山上水,第三种是井中水。

试想朋友招待你时用的茶器是宋代的,茶是二十年的陈茶。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其实喝茶和喝酒一样在乎的是对面坐的是谁,在中国喝茶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文化。

鉴别紫砂壶有几个要点:“泥、形、工、款、功”。什么样的紫砂壶是最好的?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紫砂壶比喻成一位美女,“泥”代表这位美女的肤色;“形”代表她的身材;“工”代表她内在的气质包括她的学历和修养;“款”代表她的服装是否合体;“功”代表她的人文气质,给人的整体感觉。

13.JPG

现在我们接触的茶文化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盖碗和紫砂壶。建盏已经是历史的最高峰,我们只能回味。

众所周知,宋徽宗是一个艺术造诣很高的皇帝。盖碗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代表的是天地人。那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唐代晚期时,盖碗是只有中间的一部分的。唐朝名将崔宁之女,喝茶时有一次烫着手,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传到北方,喝茶容易凉并且风沙也就加上了盖子。

盖碗茶发展的最好的就是四川,大街小巷里都能看到盖碗茶的身影。并且川人使用茶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品茶之时,茶盖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临时离去,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

了解茶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了解茶器美在哪,为什么这么美。

乔乔老师认为茶器就是喝茶时使用的器具:

14.JPG

我觉得它就是喝茶中普普通通的使用器具。

我的故居是在洛阳市老城区的西和巷中,它也是曾经河南省主席刘茂恩的旧居,是一个三进的院子,两千多平方米。这个院子现在已经非常破旧了,我和我的母亲都是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人。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它是我来到这个世间的第一抹记忆。

15.jpg

我小时候包括现在有时都会用到的是一个广口的茶碗,小时候对这些老物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它是一个明代耀州窑的一个民用器,到现在还能看到它上面有非常明显的窑变,泛着金属的光芒。

我平时喜欢吃些茶点,案头常放的是一个粉彩的高足盘,用来盛放茶点。上面的花纹是皮球花又叫团花,紧密疏散的花纹交错而成,色泽饱满。皮球花纹清代比较流行,雍正、乾隆两朝的皮球花精细活泼。皮球花又称为小团花,是一种不规则的呈放射状或旋转式圆形纹样。皮球花通常多个聚在一起,疏密有致,其基本图案,是圆圈内作旋回云纹或放射式分裂花纹,这种纹样在明清时期多运用于织绣和瓷器等方面。这件皮球花高足盘设色典雅明快,组合布局自由、活泼,有疏有密,有分有合,有叠有散,有大有小,整个画面既饱满,又疏朗,即瑰丽多彩,又秀丽清逸,散点式构图错落有致。

16.jpg

喝茶就是一个放松的时间,我们做设计的大部分时候都在独处,这些小物件就为了自己独处的时候添加了很多小乐趣。

这里还有一个铜胎掐丝珐琅的小碟子,我平时都是用它来当杯托。它并不是一个明确意义上的茶器,究竟茶器为何物?我说我都是随意用的。这上面的花纹非常有趣——牵牛花,月季其实都是对美好婚姻生活的祈愿。在这个小小的方寸之间,包含了很多美好的寓意:月季代表四季长春,蝴蝶代表荣华富贵,燕子表达喜悦,寄托相思,牵牛花表达婚姻幸福。

17.jpg

说到近代的瓷器器皿,一定会提到我们河南的神垕,汝州。钧瓷之前多用柴烧,煤烧,现在多用的是气烧。柴烧,煤烧时期之所以珍贵在于温度的不可控,它需要匠人用自己经验控制温度。窑烧1200℃时是刚刚好的,当温度超过1220℃时它所有的窑变色瞬间都会没有了。

我在家中独处时,时常会将这些物件拿出来细细的欣赏,观察它细微的变化,想象它在那个时期和现在的区别。这是一种乐趣,并不在意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器皿。

我对钧瓷复烧后的老师都非常崇拜,那个时候并没有太多经济的因素,他们更能静下心去做一些东西。

18.JPG

煤烧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在神垕现在也只有个别的几家在做煤烧。主要是煤烧柴烧对烧造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不可控的因素又非常多,所以它们已经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气烧取而代之。

很多东西,它放在那里的时候就是一件艺术品。只有当你真正使用的时候,它才是生活。只有使用了,我们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它的器型之美,才能与古人沟通。独处时,这些物件就是我的陪伴,在我心里它们都是有生命的。

吕世伟老师谈了自己的见解:

19.JPG

茶器要应茶,应器,应人。茶器从建盏到紫砂壶再到现在的玻璃杯,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不同的美。大家聚在一起能把茶器之美展现出来,而人们聚在一起又形成了茶会之美。

刘非老师总结说:

      我们一直在说宋文化,那么宋文化究竟是什么呢?我在开封的时候一个河大历史学的老师跟我说:“想了解宋文化,你不妨在开封城的小巷里住上一段时间,真切的去感受这种文化”。当我真正身处在开封的市井之中时,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生活的惬意,那种感受是不一样的。

河南省图书馆席聪老师也来到了活动现场:

20.JPG

       好的茶器与个人的饮茶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我觉得最好的茶器就是自己最喜欢的。用自己喜欢的茶器喝茶时,自己才是最有感受的。

      我收藏紫砂时,首先看它的材质是怎样的紫砂,其次看它的器型。大壶有大壶的观赏性,小壶有小壶的实用性。泡茶时会有感受,同一款茶,用不同的器型所呈现出的茶汤口感是不一样的,这要看个人的喜好,所以茶器自己喜欢就是最好的。

毛战奇老师为大家演示了汝瓷开片的声音:

21.JPG

       我们做设计的都是对艺术,感官的追求。我这里收藏了一个汝瓷开片的声音,它就像一个钢琴曲一样优雅清脆,这也代表着茶器入世的一个美好的声音。

王磊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茶器之美》中的一句话:

      我之前收到朋友送的一本书叫《茶器与匠心之美》,其中李曙韵说了这样一段话:‘茶人在阅读器物的眼,不需要带着文物的知识,而是用心直观去感受。如同品饮一杯茶汤,无需追查产地、年份、作者,好茶自己会说话。’

       喝茶时没必要追求最好的茶器,最好的茶,不是喝最好的茶艺师泡出来的茶才叫喝茶,自己舒心最重要!

1.JPG

李洪武老师建议行业中人多出去走动:

张大千说过,他所有的灵感都来自于石头。后来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喜欢收藏石头?我们设计师追求的是原创,然而最好的原创是大自然。大自然的核心无非于山水,山水的核心是石头,石头中最漂亮的在阿拉善,它经过上亿年洗礼呈现出最美的色彩,形状。

作为设计师一定要多走走,学文化。有人问:我们学这些文化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学文化就是能让我们不那么庸俗,不那么附庸风雅。

2.JPG

耿化清老师建议大家要沉淀积累:

今天来参加这样的一个活动,受益匪浅。与古人对话,理解古人想呈现的茶器之美。从古至今,人需要承载的感情是没有改变的,在变得是环境。古人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我们接触的知识面不同,但是情感的出发点是相同的。

有了更多的知识积淀,学会独立思考,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

3.JPG

郑淞老师心目中的设计师:

很多时候瓷器与茶器是相通的,它其中蕴含了很多魅力。

设计师不光要懂设计,我们要成为一个杂家,懂茶、懂文化、懂绘画、懂音乐、懂收藏。

4.JPG

王磊老师建议大家多交流: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大家都很推崇的东西。之前没有想到郑州设计圈里有那么多人喜欢茶,懂茶。

而且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让我们从中相互了解要了解的知识。

5.JPG

乔乔老师对幸福的看法:

生活是馈赠热爱生活的人,好好生活,寻找生活中那点小幸福。

6.JPG

李洪武老师对茶的认知:

希望大家以后能够真心的喜欢茶,喜欢喝茶,做一片懂你的树叶。

我们了解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文化的依靠,在当下能保留一份真。能支撑自己正确的生活的价值观,爱情观,事业观。

活动的最后,刘非老师告诉大家,《东方美学·茶会》第二辑将在1016日举办,第二辑的话题是古建之美,请大家关注。

活动花絮 

 

 

未标题-1.jpg

 

王磊营造.jpg

未标题-1.jpg

 

我们初衷无他,只是想以文化的名义,以座谈的形式,聊中国文化,传播最中国的美学,当中原空间设计行业的推动者。

 

片尾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