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D·史说 | 中国画、中国字、中国人,都讲究“留白”

最新资讯2020-08-24 15:47:44

 图文来源:收藏马未都

中国人谦逊克制,

讲究“水满则溢”,

凡事要留有余地。

因而中国美学疏而不空,

满而不溢,

留有想象的空间以及无限的可能。

YDD·史说 | 中国画、中国字、中国人,都讲究“留白”

 东晋时期,

太尉庚亮因叛乱逃出京都,

打算联合陶侃征讨叛军,

陶侃和庚亮一同吃饭时,

端上来一盘薤头,

庚亮吃的时候留下薤头根部的薤白,

陶侃不解地问:“为什么留下薤白呢?”

庾亮答:“还可以种”。

这就是“留白”这个词语的典故。

宋朝是中国历史

——乃至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高峰,

汝窑,正是集宋之审美大成。

素色,无花,哑光,雾面,

没有一丝的花边与火气。

宋人完全理解了美学的至高境界:

不炫技巧,就是最高的炫技;

最好的表现,就是不表现。

在不着一丝痕迹的青色之下,

吸引了无数藏家千年的目光。

图丨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庄子说: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虚寂生智慧,空旷生明朗,“

虚室生白”也就是告诉人们,

生活需“留白”。

 现代人生活在喧嚣与吵闹之中,

内心充斥的是生活琐事里的繁杂与冲撞,

密密匝匝,呼吸沉闷。

而懂得留白的居室,

则营造出沉稳安谧,

宁静致远的意境。

生活总需要一个出口,

去释放那些密不透风的沉闷,

懂得留白地生活,

才会简单并快乐。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在于水墨留白,

一纸笔落,留白三分,

韵味悠长。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称:

“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

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讲的就是留白的妙处。

图丨马远《寒江独钓》 南宋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一舟,一渔翁,

无水,

读来烟波浩渺。

这是留白的效果,

说了,但不说透,任尔遐想。

但凡名家作画,

都是惜墨如金,

计白当黑。

图丨齐白石画作《虾》

图丨徐悲鸿画作《马》

尽管都是黑白的水墨画,

但观齐白石的虾,

便能感受到水的清澈;

赏徐悲鸿的马,便能体味到风的速度;

板桥画竹,稀稀落落几笔,

而空白三分,风骨顿出。

YDD·史说 | 中国画、中国字、中国人,都讲究“留白”

图丨郑板桥画作《竹》

名家行草,字与字,

大小错落;

行与行,跌宕起伏。

黑白巧妙地分割、晕染,

便有了山水浮云的意趣。

徜徉其间,

观者以书为画,

可见满纸烟云,

乱石危崖,

山涧清泉潺潺流出,

可见行云流水,游龙走蛇,

老树枯藤,迤逦其中。

图丨苏轼《江上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留白,是中国美学的精髓。

文学有留白,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戏剧有留白,意味深远,回味无穷。

建筑有留白,方寸之间,彰显天地。

音乐有留白,绕梁三日,美不胜收。

自然有留白,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人生有留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留白更是一种心境。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

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