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马良老师和之前接触的很多因对美术的热爱而从事空间设计的空间设计师有很大的不同。甚至说,在踏入大学殿堂之前他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那么这样的他又是如何踏入空间设计这条道路并走了这么多年呢?期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机缘巧合踏上空间设计路
通过十年的苦读岁月,200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大学,当时国家有一个帮扶政策,入校的前一百名学生学校免除四年的生活费,但是专业要由学校安排。马良因此被分到了园林艺术设计专业,被推入了一个未知的领域。
在校学习了园林设计,毕业后自然而然的从事园林设计方面的工作。
毕业之后,他便开始了北漂之旅。在北京边学习边工作,真正的感知到了很多校园里面没有的东西。所有的空间不在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图腾,一个文化的再定义,再因他们变成了一座座大厦,一户户家。也是在那个时期他跟随导师一起参与了一个个的项目,吸允着丰硕的经验,注视着园林及室内设计。正因为在那个时候跟着老师参与了室内空间设计,让他感受到室内空间设计的魅力所在。从此室内设计的萌芽在马良心中开始被唤醒,并逐渐生根发芽。言由心生的踏上了室内空间设计之路。
在北京工作期间涉及了一些家居空间设计,在那个过程中,他所创作的一些作品能够真正震撼到自己的内心。根据空间需求者的要求,将天马行空的想法在自己的笔下生根发芽并变成现实。他觉得这才是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是”。
也是基于这样一个缘故,他义无反顾的扎根到室内空间设计这个浩瀚洪流之中。
马良说:虽然室内设计和园林设计的审美观是一致的,但用材技法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刚开始时自己像一个门外汉一样,所有的材料、尺度都需要重新学习,但是他还是坚持并做出了成绩。
以人为本,捕捉客户真正的内心需求,从人性化的角度帮助客户制定最合适的方案。
马良他特别喜欢周易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它来自于哪,要怎么诠释在自己的人生信条里,体现到作品里面去,把文字变成能量,让人感受到其中的韵味,理解了这些才会让作品具有生命力。如此一来,做出来的作品才能让客户觉得很有价值。
聊到空间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意时,考虑最多的是哪方面的时候,马良老师一言道出,功能是否完善,功能不完善,只是花瓶,只中看不中用。以人为本,捕捉客户真正的内心需求,从人性化的角度帮助客户制定最合适的方案。
马良说,他和空间需求者之间存在着一个“隔阂”,而这个隔阂就是:空间需求者会用自己一贯的行为语言表达自己对空间的向往,做为职业空间设计师的自己还得把需求者的意愿给提炼出来,再转化成专业思维,进行思维重组,转而变为每个空间需求者能理解的言语表述出来。
关门即是山
马良在空间设计中还非常注重空间需求者的内心向往,其中包括形体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形体上的享受则是要求空间设计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人体工程学,比如进了家门之后如何便捷放包,如何便捷放钥匙等等。
心灵上的享受是马良在空间设计中想要突出诠释的。
马良认为,“家”从哲学的方面来说,就是关门即是山。家就是一座深山,在外面亦或千面佛,万只手;亦或是逢人作揖,处处称孙子。而回到家中,便能放下一切,只做爸爸、老公、儿子,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或许在别人看来深不可测,或许不知所云,但对这个空间所属的人来说,则是一份独有的归属感,一个心的安放处。
室内空间设计并不是一个无道可寻的工作,而是通过色彩、材质、造型等等,引领空间需求者将心里的压力伴随着进入这个空间而慢慢地消散,在外面所有的疲惫慢慢减轻灭化,最后荡然无存。这样的空间才会让需求者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与老人、孩子、爱人的交流中。
他渴望空间与空间需求者的关系,就像乐章一样美妙。这样的家庭才会更美满,这就是他认为的好的作品。
设计是一条永不止息的河流
马良说,之前没有接触家居空间设计的时候觉得室内设计很“low”,“不就是一个一百来平方,最多也就千把平方的小空间,不像园林,城市规划,一做就是一个区,一座城,有什么好设计的?”但是现在觉得室内设计太牛了,室内空间设计里面所倾诉的人文、历史、情怀,都不亚于做这些大型市政级项目。
马良说,他的座右铭是“享受孤独,寂寞陪伴”。他在设计的道路上,不断的推翻,不停的树立,他认为一成不变只会导致自己思路互减,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设计才会更加出彩。设计是一条永不止息的河流,需要不断的学习创新,注入新的思源,才能生生不息!
从事设计行业近十年间,空间设计师马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敏锐的空间设计师的直觉,不忘初心。将设计融入生活,不断创新,不断设计勾勒出一幅幅宜居的精彩画卷,同时也勾勒出自己的人生画卷。
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