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展览丨朴素小院里的宏观艺术

最新资讯中原家居网2017-07-30 15:13:24

2017年7月29日,由郑州弘文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原点设计师网主办,必美木地板、德国优客家具、喜尔登整木定制、昊萱商照等品牌承办的“大地·前尘——于会见绘画作品展”在郑州弘文三号院举行。

复件 1.jpg

此次位于弘文三号院的“大地·前尘——于会见绘画作品展”共展出于会见油画作品和水彩画作品共有二十多幅,都是于会见老师根据场景精心选择的作品,规格非常高。

复件 2.jpg

国学家马铭阳,弘文设计总设计师王政强,河南省陈设艺术协会秘书长曾志刚,原点设计师网倪海强,省交通运输厅李世光,著名摄影师、设计师周立山,河南新万合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艺鸿,雷红建筑室内设计工作室雷红,杰品陈设艺术中心主任刘杰,西元绘设计总设计师王本立,著名佛教造像人王勇波,生活美学家、时光建筑设计总监董建,贝铭设计总设计师赵占英,清联设计创始人刘迎辉,郑周刊李清翰,筑详设计董事长孟祥凯、敬东觉、阿度,金马凯旋家居CBD总经理黄红,美仓设计总设计师夏云战,李红涛设计事务所李红涛,二合永设计设计总监曹刚,青草地设计设计总监李君岩,自由设计师张国强,仟那实业设计总监师向笙,娄璇室内设计娄璇,兰贵设计董事长李美萱,维度设计创始人刘克强,楼兰设计总设计师乔翼、赵奕晨,凸凹设计总设计师李站朝,鸿图汇设计马智慧,河南瑞覌装饰设计张殿瑞,居上环创赵军,一心设计常青,尚美设计方建军,东西绘设计方向辉,新净界设计杨建兴,蒂·莫粉设计丁振海,龙发装饰许雪,派景设计总设计师马朝伟,美巢设计张赛,紫罗兰设计罗俪,郑州必美地板董事长姚红娜,郑州德国优客家居总经理周泳伶,喜尔登整木定制总经理鲁守宝,昊萱商照总经理姚振敏,郑州凯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王晓明、赵华锋等各界嘉宾参加当天的开幕仪式。开幕式由河南美术馆于会见主持。

于会见:我的绘画心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于会见的画展无论是在中国美术馆还是其他重要美术馆,常以“大地”命名,可以窥见他对于生他养他的土地的关注。

他的艺术创作,始终根植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基地的中原地带。几十年来,他一直在中原地区生活创作。他执著的在这片土地上顽强探索,在艺术探求中,他坚守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与选择,反思当下中国的文化复兴。他直面所生活的热土,直面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毫不回避与妥协。他还始终关注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政治改革、文化、环境所带来的思想变化,极力去表现他所关注的社会生存状态和矛盾,生存与发展,发展与环境保护所带来的人的思想的深刻变化。

作为一名艺术家,于会见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力求诉说和表现他的现实的生存状态。

4.JPG

河南省美术馆 于会见

开幕仪式上,于会见通过“乡情与乡土”、“英雄远去”、“工业化进程的思考”、“哲学思考与宗教”四个方面和阶段分享了他的绘画心路,而这也是他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

于会见说,他老家县城下面是盆地,稍微走几步路就是山坡,就是首阳山,小时候在山上往下望,看到的就是开阔、辽远。所以,自己的作品关注的还是从偃师老家到洛阳的这31公里生活的地方。

于会见说,自己笔下的大地,反映了中国当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让人们思考,影响更多的人。也正是因此,前期作品灰暗、压抑,经常让人看得喘不过气来。

但是于会见解释:“没有去批判,没有表扬,只是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我们看到当下的环境污染,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展与生存不是一个结果的矛盾,不能说一片莺歌燕舞就不承认这些矛盾的存在,也不能因为矛盾的存在而停止了现代化的脚步。我的创作,就是提出命题,引发大家的思考。”

思想的高度决定着作品的深度,也决定着一个画家的艺术之路能走多远。

于会见说:“因为太熟悉这片土地了,在绘画上,我决意抛弃唯美,抛弃了形式,抛弃虚与实,抛弃色彩与光线,抛弃所有我知道的清规戒律,把自己逼到绝地上去绘画。画生存体验,画视野中的生存状态,画苍茫大气的精神气质,画心中的世界。一个画家基本就是孜孜不倦的追求,但要单纯停留在匠人精神还不是艺术家,更要有思想上的造诣。当一个画家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他领悟到技巧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作品背后所传达出的思想,这种思想上的匠心精神,则是更高的追求。”

于会见还表示,从世界范围看,和齐白石同时代的西方艺术家,在探寻建立在哲学思想基础上的艺术思想史时,齐白石却还在那儿画虾呢。所以,我们更应该清楚今天的画家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自觉担当起民族大任,画有灵魂的作品,去影响这个世界,担当起时代责任。

3.JPG

分享中,于会见也向到场嘉宾解释了他的作品中为什么常常出现巨大的鸟这一独特的符号?

于会见表示,在人类还没有认识世界之前,会把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当做图腾崇拜,鸟会飞,人不会飞,所以图腾形象中间有很多鸟的形象,这就是自己喜欢画鸟的原因,不过自己画的鸟和别人都不一样,是有代表象征的意义,即“应该敬畏大地和自然”。

艺术的魅力 艺术家的情怀

开幕仪式上,国学家马铭阳,弘文设计总设计师王政强,著名佛造像雕塑家王勇波,生活美学家、时光建筑设计总监董建四位嘉宾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观展后的感受。

5.JPG

国学家马铭阳

今天能来到政强这个地方,参加于老师这个画展的开幕,对我来说非常荣幸。郑州、河南、全国我认识的画家也非常多,但是我就在于老师这边就非常紧张,因为他是艺术家。画家是画家,画家与艺术家是不同的。而且于老师还是国际级的这样的一个大油画艺术家。

分辨艺术家和画家有几个特征:一是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艺术家特有的。画家是卖画,而且多是以市场为标准作画,画家是画迎合市场的画,他们的出发点是画;绘画艺术家懂得什么是绘画、什么是社会,懂得绘画对社会的作用,然后还有能力运用绘画来展现社会责任感,绘画艺术家是画家的一个更高的境界,价值观他是高于画家的;画家要想成为绘画艺术家,首先考虑的是用绘画去影响社会,而不是为了画而画;艺术家不同,艺术家是看到了社会的状况,社会的价值观,艺术家有这样眼光用他的绘画去表达价值观,表达正向的正确的和社会应该有的价值观。还会用绘画讽刺鞭挞批判那些不符合社会正确价值观的,这是绘画艺术家的一大特点。艺术家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他还有能力调动社会的资源。说心里话昨天我和王政强说,于老师是世界级的国际级的油画艺术家,竟然能在你这展览,我很羡慕嫉妒,但不恨。就是于老师他做画展不是为了要推广自己,他是用绘画艺术作品来撬动正向社会价值观的具体的形成,他不光有理论、有思想,而且他会运用作品去做这件事。

我很崇敬于老师,于老师的作品无论是很凝重的还是明度很高的画我们都能从里面感受到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家的冲击。艺术家是用他的绘画作品对我们产生一种启示。

我们一入大学,学设计都要学美术,这是中国的一种现象。其实我认为一个设计者应该数学学的要好,但是我们都是用绘画学习的。我们在大学里画画,初级阶段都是画形状,画谁要像谁。再一个是色彩,我们设计师,离欣赏绘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是设计师出身,我们在大学学的美术包括设计专业,如果你被束缚了,那你在设计这个行业里也走不了多远。

学生画往前就是画家的画,画家表达一种小情调,还上升不到一种情怀,它是一种小情调,就比如以前我们所说的才子佳人。绘画还有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就是哲学。

艺术家画得是哲学。绘画艺术家用的颜料和我们普通学生用得颜料区别也不大,艺术家画画也用颜料,用画笔,用布。但是这个层次的绘画艺术家表达的是哲学观念和哲学逻辑,我们就只会看。比如于老师画的大地系列作品画出了大地的气质。他是用他所掌握的,用他的记忆用他的节奏,来展现大地的灵魂和大地的气质,这就是最高层的绘画艺术家表达的内容。

虽然说这次展览展示的画的篇幅不是很大,数量也不是很多,但是每一副都很有特点,这是于老师根据场景精心选择的这个画。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每一副画有用线表达的、有用面表达的、有用体表达的、有用块表达的。画家在作画时会由不同的心境,围绕不同的心境主题来画得一批画。我们看画的人就是画这幅画时作者的心境碰到了你的心境,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韵律,一个旋律,一个节奏,你会在第一眼扫上去的时候一个感受,再往下看的时候有另一个感受。

我们设计师一定要以哲学的角度来欣赏绘画艺术家的画作。我很愿意到于老师黄科大九楼的工作室,再热我也愿意去那,有机会看到于老师画画更是一种享受。以后我们还是多接触多学习。让我们一起感谢于老师拿他的画作来到我们设计师这个圈子里,为大家的修养做拓展。

6.JPG

弘文设计总设计师王政强

于会见老师是我的老大哥,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东西。做此次展览这个活动是个偶然,于老师相中了我们这个普通小院,当时我没有信心。于老师说没关系,他说小乾坤能做出大的艺术世界,能够传递正能量,能为郑州艺术做一些事情以及一些推广,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就下决心做这件事情,得到了于老师很大支持,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我觉得于老师是我认识所有艺术家里特别有情怀的人,特别关注我们设计行业的发展,而且我们设计师在艺术方面上缺乏一些修为,如果设计能和艺术有很好的结合,这就是我们举办活动的目的。

艺术我不能冒然评论,因为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实际上,设计师也应该有批判性,之所以我们现在创作不好,是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现实生活中,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想去哪随时可以去,再也没有了鸿雁传书的感觉。当一个创作者没有了感受,没有了体验,就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当初我们公司选择这个小院,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小院可以让人感到从容、自由,也是因为这个小院的二楼有大的空间便于我们去分享,有更多的共享空间。于老师最初相中了我们这个地方,真的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希望设计能够向艺术学习,与艺术相结合。

今天来的嘉宾不都是设计师,这与以往我们举办的活动不一样,以往的活动都只是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今天这次活动可以让艺术和设计更好的交流,以及融合。

希望这次画展只是作为一个开启,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艺术方面的活动,能够更好的推动,以及更好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170730152315.jpg

著名佛教造像人王勇波

看了于老师的画作之后,我比较震撼,能够感受到于老师对大地的认知以及对土地的热爱。其实佛教也是一样,佛教是公元67年自汉传入中国,线路越过了西域各地,来到了中原大地,当时这里是文明的中心。每当想起这个路程,我都会想起那时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七八十年代,有一位诗人曾说过“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戴孝的帆船,缓缓走过,展开了暗黄的尸布。”其实那个时期都在歌颂我们的母亲河长江的时候,诗人有不同的眼光。

从于老师的画中,我发现于老师用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又想起来一位诗人,他影响了我很长时间。他写到:“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觉得一个好的诗人,一个好的艺术家能代表一个时代。

我觉得艺术和设计是分不开的,我也看了弘文和原点设计师网主办的雕塑展和于老师绘画展,在设计方面逐步的走向一起。今天我简短的用一首歌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因为这首歌深刻的影响了我们那个年少时代:“在那些苍翠的路上,历遍了多少创伤, 在那张苍老的面上 ,亦记载了风霜 ,秋风秋雨的度日 ,是青春少年时, 迫不得以的话别, 没说, 再见 。”

8.JPG

生活美学家、时光建筑设计总监董建

与会见老师认识是在1986年,他是我的学长,我当时86级,他是82级。当时学校中有两个人印象特别深,一个就是会见老师。

这次看到于老师在这的作品展我非常感动,对我也是一种激励,因为他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个偶像榜样,激励我一直坚持用绘画来记录美景,为设计做沉淀。

这几年我是“不务正业”,去游山玩水,在其中感受到未来的设计应该更注重与嗅觉听觉。我们现在设计行业还是侧重与视觉这种最简单的最直白的设计,未来的设计一定开始走向视觉、味觉、听觉相结合的立体的设计方向。

这些年走过那么多地方,我也将看到听到的各地的文化风俗融入到我们的花艺桌布的设计上,相信一定会比单调的花花草草生命力更强。

 9.jpg

后记

“大地·前尘——于会见绘画作品展”策划准备时间短、任务重,举办之前,于会见老师和以马铭阳、王政强、倪海强、刘杰、李清翰为主的组委会多次进行商讨、对方案进行修改、落实,终于如期绽放在众人面前。

 “大地·前尘——于会见绘画作品展”还得到了国学家马铭阳和杰品陈设艺术中心、郑周刊、郑州凯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活动掠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