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拉着我的手,给了我走下去的勇气——专访洛阳智圆行方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杨宏波

豫见·设计论道2015-07-21 11:30:58

设计理念: 设计要浓缩生活智慧,紧跟时代发展,将设计作为文化载体,传达科学、绿色、环保的人文理念。节约资源能源,回归自然,倡导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通过对空间进行重组设计来弥补原始建筑在结构上的不足与缺陷;重视将空间的视觉艺术效果、实现设计创造活动中艺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有效统一。

图片1.jpg

 采访名师这个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他们每个人都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有些告诉我人生谋心过,有些告诉我要先把自己精致起来,有些告诉我模糊与朦胧的东西才是最美的,有些告诉我一些事情要用女性思维来做,有些告诉我女孩子应该拥有自己的任性与倔强……但是有一个人告诉我什么才是记者。

 距离1993年整整过去了21年,我从郑州来到洛阳采访杨宏波,看着坐在我对面的他,我说:“现在呢?还跟当初的想法一样吗?”

“通过这几年的积累吧,认识到什么是设计,设计把我的生活质量改变了,通过我的劳动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明白这个事业是可以让我长久做的。这个信心是给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

    一直走到现在,我感觉我死去也会是死在工作台前。为了装饰行业这个事情而奋斗终生,这个目标可能在别人眼中有些大了,但是他确实是改变了我很多观念。”

    1993年,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2周年;奥黛丽赫本去世。

    那年他学绘画毕业,还没来得及缅怀便被毕业的风潮迅速而又不容辩解地卷到了社会这个洪流之中,有人说用一麻袋的钱上了大学,换了一麻袋书;毕业了,用这些书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

今天的天气不错,明天没有课,以后都没有了……

那年,他也像所有的学生一样不可免俗地开始踏上找工作这个大部队当中。

他跟随自己的心找到一个跟画画有关的工作,每天做做门头招牌,写个字,封个铝合金窗户,那年他误闯到了这个在当时叫装饰行的行业里边。

以前画画是不许用工具,但是现在是必须要用工具,这是他初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从看不懂图,到那些老师傅们带入门,全部从描图开始。

   “那这个职业应该是对你特别特别有意义,特别特别重要的,因为你在最低谷的时候是这个职位这个行业他让你起步了。拉了你一把。”

   “非常有感情,这个职业唤醒了我的情感,让我对他产生了情感。我误闯进这行,到进入工装公司一直做的是工程设计。后来通过一种生活经历,来找我做设计的人也多了起来。我感觉我不能对不起他们,哪怕我不吃不喝不睡觉,只要是我答应的事情,我就要全力去做。现在知道这个行业怎么去做,怎样用心去做。长久地去做。”

     1994年,BP出现,BP机出现在百姓腰间,俄罗斯方块风靡全国;中国足球职业化时代到来。

 1994年 “公家饭”一词还依然火热,多少年轻人挤破了脑袋都想进到国企里面,那个年代如果有一个工人的称呼那就是一件非常“烧包”的事情。如果能进一个国企,就相当于有了保障。那是一个红色年代的尾巴。

 在那一年他也进到一个厂子里面,做了一个美工,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画画黑板报,开开会,生活规律而又安逸。听着每天厂里面那个扩音喇叭放着各种各样的声音,看着论资排辈。只感到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属于他的天地,也许是因为学艺术的人骨子里本身就有一种对于自由的向往在。

 在杨波的资料里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从业多年来,始终注重个人素质和设计修养的提高。

 那两年他都一直在画画,也许那两年的基奠让他脱去了校园里的稚气,懂得了世间的烟火气,懂得了自己与对生活之间微妙的葱茏,他的提高和他不安现状的心注定他会成就一个自己的舞台。

   “你现在是怎样看待设计呢?”

   “随着时间的长久,随着客户的要求越多,你会发现你的知识越缺乏,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补充你的知识含量。真正明白什么是设计应该是从两年前,通过认识一些外面的设计师,交流和学习。知道设计是用情感来做。”

 1996年,“多利”克隆羊面世,引发了科学,伦理,宗教的大讨论;克林顿连任当选美国总统 ;我国驻香港部队组建完成。

 在两年后他辞职了。踏上了第三份工作的旅途。他进到洛阳一家大的装饰公司里面,那一年,他正式地接触到这个行业,知道了什么是装修。

 采访他时他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年轻,为了生存,从来没考虑过能把设计做多好,多长久,当时就当成是一种职业在做。但是之后不同了。”

“为什么认识到设计是用情感来做的,走出去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吗?”

     到这里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去参观柏林的一个纪念馆,没有导游,文字也不懂,但是我却流泪了,那个空间通过装饰的简单手法把德国人残杀犹太人的一个事件表达出来,触动了我的心灵,才明白真正的做设计是带着情感去做的,不需要用语言。

让情感爆发出来的才是好的作品,好的作品都是因为触动了人们的一种内心的情感。”

 2000年,全世界喜迎千年,网吧里枪声一片,CS火爆全国;普京成为俄罗斯元首。

这一年,他认识到什么是责任心。因为有了自己的家庭,让他对于“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始终觉得设计在他身上留下的一种东西的痕迹特别的重,那就是时间。

   “到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作品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内部改造都获得了很多的大奖。

我会感悟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流行歌也好,都是因为触动了他当时的一种情感。但凡里面耐人寻味的东西都是触动人的神经的。所以每一个设计都必须要有打动人心的那个点,以前就是在谋生,现在,也会去挑选客户,做出一些优质的品质,作品要有生命力才能长久。”

 2003年,非典,这个体积小到不能再小的病毒让每个中国人都有了鲜明的记忆;杨利伟实现飞天梦;哥哥愚人节自杀,留给世间不一样的烟火。

 街道上瞬间没有了往日的拥挤,每个人都带着白色的口罩,远远望去似是一张张惨白的脸。在以前我采访设计师时经常会问道一个问题,有没有过瓶颈期。他在2003年,那个让全世界人都难忘的一年里遇到了。

 看着街上带着口罩神情麻木,人跟人之间尽量避免着碰触的陌生,我们脚步匆匆走在被SARS营造出的恐怖氛围的路上,那是一个最没有人情味又最有人情味的一年,那一年的他也懂得了人生的人情味。

 坎坷的路才能让我们成长,提起那一年,他说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年非典。

“用你的经历来对这行的新人说一些话吧,

 新人应该基奠,基奠方方面面的经历,我们都是从年轻过来的,经历了很多事情才改变了人生。没有基奠的过程就悟不到你要表达的是什么,无论是什么行业,只要你坚持了下来,就一定能够成功。有一句话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我给加了一句,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

     2005年,超级女声火爆全国,湖南卫视创神话,李宇春登上TIME亚洲版封面。

 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他的真正开悟应该是在2005年,他告诉我他在那一年思考他会什么,能干什么,上学只会画画,毕业了也一直在画画,后来在装饰公司绘图,12年一直做的都是这个工作。

 “我只能坚持下去,只能努力。”

 走过了长长的长长的一段路,体味辛酸,隐忍泪水,充斥彷徨,拥抱快乐,这些收获就像种下的玉米种子,现在走在比自己还高的玉米丛中来一颗颗收获自己的果实。

 2014年,苹果iphone6发布迈克尔·杰克逊逝世5周年马航MH370失联,所有中国人都在焦急地关注着。

 人生就像一本书,没有重写的机会,但是却可以续写,我们还有大把大把的空白纸页来完善、纠正这个错误,而笔杆在你的手中,就看你怎样来继续编写,这个也是他教会我的。

 这是我第二遍来写这篇稿子,第一次我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他与设计之间的关系用的是小说的形式,而杨老师是这篇小说里面的原型,这就不可避免地有了很多虚构的细节。

 他让我知道记者就是真实地记录生活当中故事的工作者。人生并不是可以任性的。我那样做其实是错误的。

 多年后回想起自己的匆匆那年,有逡巡,有错过,有迷茫,但是没有后悔,这便是最幸福的事了。

 回想这个活动,哪怕零度以下的天气通宵地加班,高强度集中精力直到第二天下午才睡觉,就像平常的女孩子周末逛个街一样平常。哪怕算起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过过周末。但是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是充实地走过了这半年多的日日夜夜。充实地从28°走到了零下3°。充实地从夏走到了冬……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已过的人生没有后悔的事情,原来我也是一个幸福的人,有人说有时候我们觉得累,是因为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忘记了要去哪里,而我是在找去哪里。也许会迷茫,但是他让我知道坚持的重要。

 这篇文章题目中的“你”,指的就是设计。设计对于他来说是特别的存在,设计和他,我想已不可分离。

    “我敬重你这样的态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懂调侃,不仅调侃世界也自我调侃。每個人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是渐渐对别人宽容,反而对自己要求更严苛的过程。希望你能明白,我不是為難你。一个人最值得别人羡慕的是在经历过许多事后仍然坚持做着自己,在做任何选择时始终遵从内心的想法和直觉,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每個人的成长,就是实现独立生存、完成独立思考能力的自我奋斗。每個人的成熟,也就是对内消除傲慢,对外消除偏见的自我修行。這是我經歷過許多後才悟出的。也與我起我們公司名--智圆行方,這個對設計及自己為人處事的一個要求,謝謝你的理解與支持。

     有时候,我們每個人都要搞清楚,被尊重的,是自己的职位或者是自己戴面具时所扮演的角色,而不是本人。所以我們都應明白岁月的机遇和沉淀,遗憾和不舍,最终淡然。最值得珍惜的是一生中遇到的每個人,相互的支持关爱,一路伴随成长的时光。人的需要包括生存、安全、爱、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了解这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摘自微信聊天记录

    我把他教给我的东西也写进这篇文章里面,因为好的东西是应该拿来分享的。

感谢他能给我继续来续写,来完善、纠正这个错误的机会,感谢他的理解!

 

 ——谨以此文献给在路上的人,在找自己的心的人,在坚持的人。

/魏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