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先生用一篇短文向国人介绍旅法著名画家熊秉明先生时曾用一个字——“难”!当我准备写陈志民先生时深有吴先生之同感。
陈志民,画家,许昌市魏都区政协委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水粉画的创作,作品多次入选国家及省级画展,并被收录于海内外美术作品集和美术家辞典。他的油画《绿韵》入选河南省第一届油画展;水粉画《红土地》、《黄土地》、《硕果》和《残荷韵》分别入选省二、四、六届水粉画展,《硕果》荣获二等奖,最近,他的水粉画《残荷魂》被选中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画展。
了解陈志民先生的人都说他为人宽厚,平易。人说他潇洒、有风度,我看他无非是不乏自信;人说他谦恭、贤明,我认为也许当今这个世界太需要传统美德了;人说他倜傥、儒雅,那也只不过是他素养的一种偏差罢了。你会想:原来他如此中庸。错!如果见到他那竖立的双眉,你定会有种不寻常的感觉。人敬他画如其人,其实每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其作品与灵性都是和谐相通的,因为艺术说不得谎,说谎的作品必定夭折。陈先生胆小,不敢不诚实而已。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还是人家陈妻说得干脆利落:“吃了这么多年的草,是头牛也该反刍了”。
他果真是头“牛”,是头“倔牛”。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大地。曾经商海的弄潮儿鬼使神差地悄然隐退,是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带他走向寂寞,步入苦行僧生活。他要回到那块曾经辛勤耕耘却被冷落已久的自留地,他要唤醒那份沉睡的爱,寻找只属于他自己的完整的生命意义。
人贵否我,始得新我,不断新之,方是真我。初读陈先生画,有似曾相识之感,大概与一方水土有缘。其理智的构思、严谨的画风使其形式构成完整饱满,由此而产生的厚重与坚定的局限性也着实一度困惑着他,然而,新的探索途中往往是荆棘丛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满,永远是成功的大敌,不断“充电”是所有成功者的明智之举。“成功”一词陈先生不愿接受,他不允许自己的艺术被蒙上一层功利色彩,他注重的是精致的表达,他把艺术创造归属于生存本质的需要,他要表现的是他本身所“是”的东西,所需要的工作只是把这有真实本质的东西对象化,从自己那里把他表现出来,从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充实与享受,用这般无声的语言与人诚挚的交流。
他不在为法所拘,而求明理创法。我们今天感叹陈先生的色彩,并非单在他的美丽和谐本身,也非单在他精确的表达和布置,而是在其色彩表达的意义,手段是作用于目的,艺术创造是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对话,产生同构,进而同化与人的。
陈先生在大量的作品中,有意避开由形式技巧产生的视觉焦点,借鉴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趣、神、韵等表现作品内在的精神气质,这种非纯粹物象所散发出的象外之味与人的情感相碰撞、相吻合而产生的美感更贴切于人性的真实。反之,一个内省肤浅的画家是绝不可能有真确的情感表达的。
欣赏那秋色狼藉的残荷系列,我们似乎窥到了某种神秘而深沉的情感内涵,听到了残荷如挚友一般与陈先生的对话。好花永寿,美貌长存是所有的情人的愿望,作为艺术家面对这残枝枯叶更不会无动于衷。但他没有自欺欺人地有意装点那让人痛苦的、残酷的现实,也不会去减消、掩饰那真实的情调,而是去领悟、记录下这生命的真实历程。画家手下那强劲挺拔的枝脉成为残荷锁定它生命的最后一刻,同时《残荷魂》也会给人们讲述一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故事。
陈先生的意识是觉醒的,他明白自己所经营的事业。他在创造一种永恒的生命,表达对无限的向往。他在用艺术的至诚完成其没有穷尽的使命。